襄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咨询中!工业用地招拍挂、厂房购买及租赁、公司注册流程、产业扶持政策、规上企业入库纳统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瞪羚企业认定、独角兽企业认定、牛羚企业认定、隐形冠军企业认定、企业上市挂牌、等各项企业优惠政策,一键查询,了解详情!
您想咨询襄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欢迎致电:400-162-2002
襄阳市辖襄城、樊城、襄州3区,南漳、保康、谷城3县,枣阳、宜城、老河口3市,设有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东津新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全市辖区面积19774.41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452.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6千公顷。201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950969人,其中市区人口1364545人(不含襄州区,含东津新区),占全市总人口的22.93%。全市非农业人口3118780人,全市男性3054500人。全市常住人口559.1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82%。人口出生率为11.75‰;死亡率为3.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9‰。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4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6.5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1.4亿元,同比增长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16.1亿元,同比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为13.7:57.3:29.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涨幅较上年上涨0.1个百分点;零售物价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2%,涨幅较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涨幅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04.1亿元,同比增长2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5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141.4亿元,同比增长32%,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8%。国税收入129.1亿元,增长3.1%;地税收入141.1亿元,增长32.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82亿元,比年初增加366.8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332.6亿元,比年初增加21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44.8亿元,比年初增加24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36.6亿元,比年初增加140.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95.8亿元,比年初增加99.6亿元。全市保费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34.2%;人身险保费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5.6亿元,同比增长51.8%。其中,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7.6亿元,同比增长94.9%;财产险赔款支出8亿元,同比增长25.3%。全市地方财政总支出365.6亿元,同比增长16.5%。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8.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总产值3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3%。林业总产值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牧业总产值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7.5%。渔业总产值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7.1亿元,比上年增长5.4%。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6.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增加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3%。林业增加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1%。牧业增加值165.8亿元,比上年增长5.7%。渔业增加值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56.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5千公顷;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产量502.8万吨(100.56亿斤),比上年增长0.3%;棉花产量4.2万吨,增长1%;油料产量25.0万吨,下降1%;蔬菜产量312.8万吨,增长4.5%;茶叶、水果产量分别达到1.1万吨和121.3万吨,分别增长4.5%和4%。全市生猪出栏626.1万头,比上年增长3.9%;羊出栏161.6万只,增长5.3%;牛出栏66.6万头,增长6%;家禽出笼9013.6万只,增长5.1%;水产品产量18.9万吨,同比增长1%。2013年,全市水产养殖放养面积48356公顷,占可养水域面积的95%;投放鱼种34093吨,比上年增加832吨,增长2.5%;鱼种产量38425吨,比年增加937吨,增长2.4%;水产品产量18.9万吨,比上年增加4200吨,增长2.3%;养殖产量17.24万吨,比上年增加3100吨,增长1.8%;捕捞产量16637吨,比上年增加1174吨;渔业产值314088万元,比上年增加77957万元,增长33%;主要养殖水面平均单产3511公斤/公顷。全市完成渔业“三改一建”面积7500公顷,其中改造池塘1900公顷、改造精养鱼池3233公顷、改造小水库1234公顷、新建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133公顷,建设优质水产品出口原料基地785公顷,增加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967公顷。通过“三改一建”,年增加水产品产量2600吨,产值2080万元。2013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促进“四化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坚持顶层设计,创新机制机制,示范引领带动,取得重大突破。确定了“2+9+97”的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格局,在襄城尹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襄州双沟现代农业示范区各办一个新型农村社区样板点,9个县(市)区各办一个整镇推进示范点,97个乡镇各办一个试点。在传统农区探索了以“三集中”为特色的双沟模式,在城市近郊探索了以“三化”为特色的尹集模式,在新建工业园区探索了以“三转换”为特色的魏庄模式。此外,还探索了襄州区程河镇“村企共建”卧阳岗社区模式,谷城五山镇堰河村“绿色幸福”社区模式,枣阳市兴隆镇、谷城县石花镇中心镇新社区模式,南漳县长坪镇扶贫搬迁式东园社区模式等等。构建“1+x”服务管理体系,实行“一站式”服务。完成了10个整镇推进的规划,编制了128个试点社区详细规划,113个试点社区全面开工,已建成示范社区22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28.6亿元,同比增长19.1%;完成工业增加值1372.7亿元,超额完成省政府1300亿元的目标任务,同比增长13.8%(可比价),高于省定目标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42.2亿元,同比增长12.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830.5亿元,同比增长14.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529家,比上年的1269家净增26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26家,过十亿元的企业75家,过五十亿元的企业7家,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99.9亿元,同比增长21.8%;利税总额313.6亿元,同比增长40.2%;利润总额212.5亿元,同比增长48.4%。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512.6亿元,同比增长13.4%;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638.6亿元,同比增长15.4%;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实现产值709.8亿元、500.6亿元、339.7亿元、162.9亿元和2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2%、25.4%、10.4%和5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白酒产量11.3万千升,同比增长26%;纱产量63.4万吨,同比增长16.1%;布产量20.8亿米,同比增长7.6%;服装产量16083.3万件,同比增长1.9%;化肥产量37.4万吨,同比下降9.1%;水泥产量1047.7万吨,同比增长15.5%;汽车产量14.0万辆,同比下降13.9%;发电量1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其中,工业用电量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同比增长13.3%。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6.6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98.6亿元,同比增长29.9%。全市在建施工项目200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38个。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2.9亿元,同比下降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44.4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工业投资1043.7亿元,同比增长2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01.3亿元,同比增长41.9%。民间投资完成1612.7亿元,增长37.1%。开发区完成投资1135.3亿元,增长20.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1.9亿元,增长62.2%。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182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180个,开工率98.9%,实现投资835.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1.9亿元,同比增长62.2%。房屋施工面积20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6%,商品房销售面积6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8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6%;商品房销售额263亿元,同比增长47.3%。“五类”市场主体新登记11.9万户,同比增长77.6%;市场主体期末总户数达30万户,同比增长28.1%;新登记注册资金481.3亿元,同比增长58.5%。全市新签约项目1135个,同比增长112.5%;投资总额7358.4亿元,同比增长53.9%。其中,工业项目650个,同比增长72.9%。共争取各类用地计划2317公顷,实际供应土地2618公顷,其中,工业用地1115公顷。新区建设稳妥推进,东津新区两桥两环线控制性工程基本竣工,核心区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起步区骨干路网基本建成,80万平方米安置房主体完工,十大公共工程9个开工建设;“两改两迁”有序推进,中心城区“两改”项目27个开工、2个竣工,开工建设安置房308万平方米,内环线以内工业企业迁建完成31家、正在转迁36家,专业市场转迁对接基本到位;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畅通工程成效显著,内环线全线贯通,东津大桥、卧龙大桥、唐白河大桥、胜利街立交桥建成通车,深南大道综合整治以及襄南景观大道等4个出口路建设完工,南北轴线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5亿元,同比增长14.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840.7亿元,同比增长15.8%;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84.8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78.1亿元,同比增长17.9%。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61976万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43429万美元,同比增长34.6%;进口总额18547万美元,同比下降3.7%。全市新批外资企业24家,同比下降7.7%;实际外商直接投资53746万美元,同比增长27.6%。襄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上涨2.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182亿元,比年初增加366.8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244.8亿元,比年初增加245.5亿元。27家股权投资机构在襄阳市投资,34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15亿元的“襄投债”三期成功发行。全市公路里程26247.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4714.0公里。全年完成县乡公路改建123.4公里、通村公路694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设置乡镇五级站71个、简易站及招呼站2021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458条,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221.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7.9%;公路旅客周转量89.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6.1%。襄阳机场通达能力明显增强,现已开通13条航线,全年累计完成运输起降8724架次,同比增长41%;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达60.1万人次,同比增长50%;货邮吞吐量2151.5吨,同比增长110%。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4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13.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4.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2.0万户。全年旅游总人数2829.1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其中,入境旅游人数4.9万人次,同比增长0.8%;国内旅游人数282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总收入180.9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986.1万美元,同比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家,全年共有19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市共申请专利5347件,实用新型专利2971件,外观设计专利343件,发明专利2033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94.2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91.9亿元,增长16.7%。2013年新建或改扩建城乡幼儿园36所,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200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高中教育质量稳居全省前列,高考上省线率等五项主要指标连续八年居全省第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新校区和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投入使用,襄阳技师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62所,在校生80.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6.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6所,在校生2.7万人;普通中学237所,在校生23.6万人;小学456所,在校生32.1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1万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区“两馆一院一中心一校”(博物馆新馆、图书馆新馆、襄阳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襄阳艺术学校)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为8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7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量达1580千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1%。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2.0万户。全年新建30个城市社区流动图书站。全年策划和主办各项演出活动1991场,送戏下乡1716场次。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6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8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局8家,妇幼保健院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7480张;卫生机构人员361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880人,执业医师10211人,注册护师(士)10979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基地创建成效显著。新建绿道112.4公里全年共举办各级全民健身活动百余场次,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全年组织培育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347人,其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7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31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89人;25名运动员入选湖北代表团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8个大项的比赛。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317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9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3元,同比增长10.2%。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9平方米,家庭恩格尔系数39.89%。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785元,同比增长12.7%。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2.2平方米,家庭恩格尔系数39.4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续保率99%;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7万人次。出台了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实施办法;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九连调”,全市人均月养老金1547元(市本级1661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8385套,分配入住16855套,新增租赁补贴5000户,完成扶贫搬迁、农村危房和特困户危房改造11117户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9.3%,131个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2470个村卫生室使用基本药物实施零差率销售,覆盖率达到100%;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有序推进。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率达100%。建立了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探索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将18种病种列入救助范围,住院救助比例提高到70%;普通疾病住院医疗救助封顶线7000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封顶线提高到300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380元/月调整至43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0元/月调整至180元/月;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大幅提高,集中供养标准从2100元/年提高到4400元/年,分散供养标准从1800元/年提高到3000元/年。应对自然灾害中,紧急转移安置灾民8377人,用于安排灾民生活资金6208万元。2013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4天(pm10),占全年天数的86.7%。汉江干流水质保持良好,符合功能区划的要求,汉江大部分支流水质总体较以前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初步测算,全市2013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减少0.37%,氨氮排放量比上年减少2.1%。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减少5.3%,氮氧化物排放量比上年减少0.57%。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97起,受伤134人,直接经济损失1162.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5.7%、8.2%和1.9%,死亡117人,同比上升4.5%。
您想咨询襄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欢迎致电:400-162-2002
襄阳市辖襄城、樊城、襄州3区,南漳、保康、谷城3县,枣阳、宜城、老河口3市,设有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东津新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全市辖区面积19774.41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452.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6千公顷。201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950969人,其中市区人口1364545人(不含襄州区,含东津新区),占全市总人口的22.93%。全市非农业人口3118780人,全市男性3054500人。全市常住人口559.1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82%。人口出生率为11.75‰;死亡率为3.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9‰。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4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6.5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1.4亿元,同比增长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16.1亿元,同比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为13.7:57.3:29.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涨幅较上年上涨0.1个百分点;零售物价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2%,涨幅较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涨幅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04.1亿元,同比增长2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5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141.4亿元,同比增长32%,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8%。国税收入129.1亿元,增长3.1%;地税收入141.1亿元,增长32.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82亿元,比年初增加366.8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332.6亿元,比年初增加21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44.8亿元,比年初增加24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36.6亿元,比年初增加140.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95.8亿元,比年初增加99.6亿元。全市保费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34.2%;人身险保费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5.6亿元,同比增长51.8%。其中,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7.6亿元,同比增长94.9%;财产险赔款支出8亿元,同比增长25.3%。全市地方财政总支出365.6亿元,同比增长16.5%。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8.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总产值3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3%。林业总产值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牧业总产值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7.5%。渔业总产值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7.1亿元,比上年增长5.4%。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6.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增加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3%。林业增加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1%。牧业增加值165.8亿元,比上年增长5.7%。渔业增加值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56.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5千公顷;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产量502.8万吨(100.56亿斤),比上年增长0.3%;棉花产量4.2万吨,增长1%;油料产量25.0万吨,下降1%;蔬菜产量312.8万吨,增长4.5%;茶叶、水果产量分别达到1.1万吨和121.3万吨,分别增长4.5%和4%。全市生猪出栏626.1万头,比上年增长3.9%;羊出栏161.6万只,增长5.3%;牛出栏66.6万头,增长6%;家禽出笼9013.6万只,增长5.1%;水产品产量18.9万吨,同比增长1%。2013年,全市水产养殖放养面积48356公顷,占可养水域面积的95%;投放鱼种34093吨,比上年增加832吨,增长2.5%;鱼种产量38425吨,比年增加937吨,增长2.4%;水产品产量18.9万吨,比上年增加4200吨,增长2.3%;养殖产量17.24万吨,比上年增加3100吨,增长1.8%;捕捞产量16637吨,比上年增加1174吨;渔业产值314088万元,比上年增加77957万元,增长33%;主要养殖水面平均单产3511公斤/公顷。全市完成渔业“三改一建”面积7500公顷,其中改造池塘1900公顷、改造精养鱼池3233公顷、改造小水库1234公顷、新建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133公顷,建设优质水产品出口原料基地785公顷,增加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967公顷。通过“三改一建”,年增加水产品产量2600吨,产值2080万元。2013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促进“四化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坚持顶层设计,创新机制机制,示范引领带动,取得重大突破。确定了“2+9+97”的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格局,在襄城尹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襄州双沟现代农业示范区各办一个新型农村社区样板点,9个县(市)区各办一个整镇推进示范点,97个乡镇各办一个试点。在传统农区探索了以“三集中”为特色的双沟模式,在城市近郊探索了以“三化”为特色的尹集模式,在新建工业园区探索了以“三转换”为特色的魏庄模式。此外,还探索了襄州区程河镇“村企共建”卧阳岗社区模式,谷城五山镇堰河村“绿色幸福”社区模式,枣阳市兴隆镇、谷城县石花镇中心镇新社区模式,南漳县长坪镇扶贫搬迁式东园社区模式等等。构建“1+x”服务管理体系,实行“一站式”服务。完成了10个整镇推进的规划,编制了128个试点社区详细规划,113个试点社区全面开工,已建成示范社区22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28.6亿元,同比增长19.1%;完成工业增加值1372.7亿元,超额完成省政府1300亿元的目标任务,同比增长13.8%(可比价),高于省定目标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42.2亿元,同比增长12.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830.5亿元,同比增长14.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529家,比上年的1269家净增26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26家,过十亿元的企业75家,过五十亿元的企业7家,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99.9亿元,同比增长21.8%;利税总额313.6亿元,同比增长40.2%;利润总额212.5亿元,同比增长48.4%。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512.6亿元,同比增长13.4%;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638.6亿元,同比增长15.4%;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实现产值709.8亿元、500.6亿元、339.7亿元、162.9亿元和2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2%、25.4%、10.4%和5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白酒产量11.3万千升,同比增长26%;纱产量63.4万吨,同比增长16.1%;布产量20.8亿米,同比增长7.6%;服装产量16083.3万件,同比增长1.9%;化肥产量37.4万吨,同比下降9.1%;水泥产量1047.7万吨,同比增长15.5%;汽车产量14.0万辆,同比下降13.9%;发电量1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其中,工业用电量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同比增长13.3%。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6.6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98.6亿元,同比增长29.9%。全市在建施工项目200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38个。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2.9亿元,同比下降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44.4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工业投资1043.7亿元,同比增长2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01.3亿元,同比增长41.9%。民间投资完成1612.7亿元,增长37.1%。开发区完成投资1135.3亿元,增长20.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1.9亿元,增长62.2%。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182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180个,开工率98.9%,实现投资835.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1.9亿元,同比增长62.2%。房屋施工面积20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6%,商品房销售面积6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8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6%;商品房销售额263亿元,同比增长47.3%。“五类”市场主体新登记11.9万户,同比增长77.6%;市场主体期末总户数达30万户,同比增长28.1%;新登记注册资金481.3亿元,同比增长58.5%。全市新签约项目1135个,同比增长112.5%;投资总额7358.4亿元,同比增长53.9%。其中,工业项目650个,同比增长72.9%。共争取各类用地计划2317公顷,实际供应土地2618公顷,其中,工业用地1115公顷。新区建设稳妥推进,东津新区两桥两环线控制性工程基本竣工,核心区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起步区骨干路网基本建成,80万平方米安置房主体完工,十大公共工程9个开工建设;“两改两迁”有序推进,中心城区“两改”项目27个开工、2个竣工,开工建设安置房308万平方米,内环线以内工业企业迁建完成31家、正在转迁36家,专业市场转迁对接基本到位;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畅通工程成效显著,内环线全线贯通,东津大桥、卧龙大桥、唐白河大桥、胜利街立交桥建成通车,深南大道综合整治以及襄南景观大道等4个出口路建设完工,南北轴线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5亿元,同比增长14.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840.7亿元,同比增长15.8%;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84.8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78.1亿元,同比增长17.9%。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61976万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43429万美元,同比增长34.6%;进口总额18547万美元,同比下降3.7%。全市新批外资企业24家,同比下降7.7%;实际外商直接投资53746万美元,同比增长27.6%。襄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上涨2.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182亿元,比年初增加366.8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244.8亿元,比年初增加245.5亿元。27家股权投资机构在襄阳市投资,34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15亿元的“襄投债”三期成功发行。全市公路里程26247.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4714.0公里。全年完成县乡公路改建123.4公里、通村公路694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设置乡镇五级站71个、简易站及招呼站2021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458条,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221.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7.9%;公路旅客周转量89.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6.1%。襄阳机场通达能力明显增强,现已开通13条航线,全年累计完成运输起降8724架次,同比增长41%;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达60.1万人次,同比增长50%;货邮吞吐量2151.5吨,同比增长110%。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4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13.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4.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2.0万户。全年旅游总人数2829.1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其中,入境旅游人数4.9万人次,同比增长0.8%;国内旅游人数282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总收入180.9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986.1万美元,同比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家,全年共有19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市共申请专利5347件,实用新型专利2971件,外观设计专利343件,发明专利2033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94.2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91.9亿元,增长16.7%。2013年新建或改扩建城乡幼儿园36所,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200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高中教育质量稳居全省前列,高考上省线率等五项主要指标连续八年居全省第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新校区和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投入使用,襄阳技师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62所,在校生80.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6.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6所,在校生2.7万人;普通中学237所,在校生23.6万人;小学456所,在校生32.1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1万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区“两馆一院一中心一校”(博物馆新馆、图书馆新馆、襄阳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襄阳艺术学校)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为8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7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量达1580千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1%。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2.0万户。全年新建30个城市社区流动图书站。全年策划和主办各项演出活动1991场,送戏下乡1716场次。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6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8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局8家,妇幼保健院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7480张;卫生机构人员361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880人,执业医师10211人,注册护师(士)10979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基地创建成效显著。新建绿道112.4公里全年共举办各级全民健身活动百余场次,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全年组织培育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347人,其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7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31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89人;25名运动员入选湖北代表团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8个大项的比赛。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317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9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3元,同比增长10.2%。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9平方米,家庭恩格尔系数39.89%。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785元,同比增长12.7%。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2.2平方米,家庭恩格尔系数39.4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续保率99%;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7万人次。出台了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实施办法;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九连调”,全市人均月养老金1547元(市本级1661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8385套,分配入住16855套,新增租赁补贴5000户,完成扶贫搬迁、农村危房和特困户危房改造11117户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9.3%,131个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2470个村卫生室使用基本药物实施零差率销售,覆盖率达到100%;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有序推进。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率达100%。建立了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探索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将18种病种列入救助范围,住院救助比例提高到70%;普通疾病住院医疗救助封顶线7000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封顶线提高到300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380元/月调整至43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0元/月调整至180元/月;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大幅提高,集中供养标准从2100元/年提高到4400元/年,分散供养标准从1800元/年提高到3000元/年。应对自然灾害中,紧急转移安置灾民8377人,用于安排灾民生活资金6208万元。2013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4天(pm10),占全年天数的86.7%。汉江干流水质保持良好,符合功能区划的要求,汉江大部分支流水质总体较以前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初步测算,全市2013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减少0.37%,氨氮排放量比上年减少2.1%。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减少5.3%,氮氧化物排放量比上年减少0.57%。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97起,受伤134人,直接经济损失1162.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5.7%、8.2%和1.9%,死亡117人,同比上升4.5%。
湖北招商项目
湖北招商政策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湖北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